征集志愿高考志愿填報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是一個為考生提供了多一次就讀大學的機會,但是多年來很多的考生和家長對于征集志愿一直都抱有不太好的印象,那么征集志愿的缺點有哪些呢有什么風險嗎?和集中志愿區別在哪呢?都成為了不少考生最關注的焦點,接下來小編就本文帶領大家一起來深入了解一下吧!供大家參考!
征集志愿指對于第一批至第四批第一志愿錄不滿額的院校,在每批次第一志愿錄取完成后,由省教育考試院向社會公布院校招生缺額的計劃,簡而言之就是招生計劃未滿額的高校進行再次招生的計劃,對于學校而言是為了滿足招生計劃,而對于考生來說征集志愿屬于是自己報考大學的第二次機會,因此對于考生和學校來說是一個再次選擇的計劃,從本質上來說征集志愿是一個非常有利的項目。
不過即便如此征集志愿還是有一定的缺陷的,首先就是招生院校和專業的選擇數量會比集中志愿填報少很多,這導致不少的考生很難在征集志愿的學校和專業中找到自己心儀的學校和專業;其次就是報考時間短暫,一旦錯過就意味著只能報考下一批次的志愿,或者說第二次征集志愿,這樣一來選擇的學校和專業會更少,因此在此期間考生若得知自己被退檔,需要第一時間了解到征集志愿的填報時間及征集院校的名單和專業的錄取分數線等,報考準備時間較為緊迫。
最重要的一點是在征集志愿的高校和專業中,很多的學校地區較為偏遠從而導致招生不滿額的情況,或者是較為冷門的專業或者是有特殊要求的專業才會出現征集志愿補錄的情況,因此對于考生來說選擇報考的難度高,冷門專業就業前景不佳,而特殊要求的專業即便是降低分數線錄取,其他條件達不到也是不能夠被錄取,偏遠地區的學校不論是未來的就業機會還是生活環境都是個未知數。
因此綜上我們可以看的出來征集志愿雖說招生對象的數量相應減少,但是學校的數量和專業的數量也相對減少,對于分數線較低的考生來說想要在征集志愿的學校和專業中找到一個就業前景好的專業和學校難度還是比較大的,被退檔、被冷門專業錄取的概率非常的高。
而且熱門專業或者熱門高校的征集志愿也會因為報考人數多導致競爭激烈,總而言之因為高考分數線較低被退檔的考生,報考征集志愿如果說選擇了專業調劑的話,被自己不喜歡的學校和專業錄取概率會非常的大,所以說在報考征集志愿的時候一定要遵循“沖穩保”且選擇自己感興趣和符合自己職業規劃的專業進行報考。
那么征集志愿和集中志愿的區別在哪呢?集中志愿也就是高考后考生首次正式填報志愿的階段,在招生學校、專業和招生對象以及填報時間上都有很大的區別,以本科批集中志愿為例,本科批集中志愿通常在本科提前批錄取之后開始填報,大部分的省份都安排在7月初和7月中旬,所有本科批次的學校和專業均在該批次進行招生,所有達到本科批次線的考生都有資格參加本次的志愿填報。
而征集志愿主要包含沒有錄取滿額的本科學校或者專業,所招生的專業和學校數量銳減,招生對象只面向沒有被本科批次錄取的考生,即被集中志愿填報退檔的考生,檔案屬于自由可投狀態的考生才有資格報考,高考成績至少是需要達到本科批次線的考生才能報考本科批的征集志愿。
以上數據僅供參考,具體視實際情況而定。
征集志愿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是招生計劃未滿的學校面向未被錄取的考生招生計劃,是學校和考生的“互相成就”
征集志愿雖說是很多同學都不想面對的一件事情,但是這也是很多考生報考學校的另一次機會,那么征集志愿是否
當學生和家長在填報志愿時,常常會看到某某大學合作辦學或某某大學分校,因為二者名稱看起來很相似,所以讓
很多人填報志愿時都是以往年的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作為參考依據,分析往年的分數尤為重要。等效分就是一種
志愿填報作為高考關鍵的一步,每位學生和家長在填報志愿時都需慎重再慎重。有些省份新高考改變志愿填報模式
在志愿填報的過程中相信不少的考生由于填報不夠科學最終導致普通本科批次退檔,只有選擇報考本科征集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