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如今新媒體領域的興起文化產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漢服文化、旅游文化成為了現如今最熱門的領域,因此吸引了不少的考生選擇報考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但是近些年關于“千萬別學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文化產業管理真的坑”的說法卻層出不窮,為什么會有這種說法呢真的準確嗎?文化出產業管理專業真的如同傳言中的燒錢嗎出來主要是干嘛的呢?接下來小編就本文帶領同學們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吧!
首先需要明確一點的是“千萬別學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真的坑”的說法并不屬實,僅僅只代表部分人的個人觀點,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是一個主要研究管理學、經濟學和文化學的多個學科的專業,能夠在多個領域就業,包含教育行業、新聞行業以及政府單位就業,就業前景廣闊,之所以會有負面言論的出現,小編根據全網信息為大家整理了幾個主要原因:
1、就業壓力較大是主要原因,文化產業管理專業雖然說就業方向廣闊,但是就業崗位就業門檻相對較低,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若想要進入到新聞類崗位就業,就需要和很多新聞類的專業人才競爭崗位,因此綜合能力或者說競爭能力較差的考生在崗位競爭中可能會面臨很大的阻礙,從而導致不少的考生比較后悔報考文化產業管理專業。
2、學習難度較大,之所以這么說主要是因為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專業課程涵蓋了經濟學、管理學以及文化學等多個領域,學習領域的關聯性小,在學習的過程中考生可能會對某個領域不感興趣從而導致學習興趣大大降低,導致后續的學習學而不精,很難在就業市場上立足,因此很后悔報考了文化產業管理專業。
3、覆蓋行業過于廣泛,前面我們也提到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能夠在多個行業就業,如動漫行業、旅游行業或者是影視行業等等,盡管說能夠在這些領域就業,但是每個行業都有其特定的專業技能,選擇哪個行業就業成為了畢業生比較迷茫的,如果說對自己的就業方向或者職業規劃不夠清晰的話,很難有出色的表現,因此導致很多的畢業生沒能大展拳腳,從而認為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比較坑。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和新聞類、動漫類專業不同,其不需要大量的費用提供后續的學習,因此并不是傳言中的燒錢專業,如果說一些同學因為害怕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燒錢而放棄報考,完全是不需要擔心的,該專業作為管理學類的專業,其就業前景還是很不錯的。
文化是一個非常廣闊的范圍,旅游文化、歷史文化、網絡文化、廣告文化、企業文化等等,覆蓋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也意味著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能夠在多個領域就業,主要的就業方向可以根據考生比較感興趣的領域發展。
不過該專業主要的就業方向分別在影視娛樂類、文化旅游類以及創意產業類,可以在影視娛樂公司擔任制片人或者經紀人,這比較適合對娛樂圈感興趣的考生,也可以在文旅局或者旅行社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從事文化宣傳或者是旅游路線的規劃工作,還可以在廣告企業綜合如今的社會文化設計最好的廣告創意,都是當下就業市場比較吃香的行業。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全國開設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完整名單一覽表:
序號 | 院校名稱 |
1 | 北京大學 |
2 | 上海交通大學 |
3 | 同濟大學 |
4 | 中央財經大學 |
5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6 | 中國傳媒大學 |
7 | 山東大學 |
8 | 暨南大學 |
9 | 北京工業大學 |
10 |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
11 | 中國海洋大學 |
12 | 華東政法大學 |
13 | 華南師范大學 |
14 | 西南大學 |
15 | 北京電影學院 |
16 | 江西財經大學 |
17 | 首都師范大學 |
18 | 湖南師范大學 |
19 | 浙江工商大學 |
20 | 上海師范大學 |
21 | 湘潭大學 |
22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23 | 廣東財經大學 |
24 | 河北經貿大學 |
25 | 山西財經大學 |
26 | 浙江師范大學 |
27 | 河南大學 |
28 | 內蒙古財經大學 |
29 | 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 |
30 | 山東財經大學 |
31 | 浙江傳媒學院 |
32 | 河北金融學院 |
33 | 廣東金融學院 |
34 | 福建師范大學 |
35 | 四川農業大學 |
36 | 上海海洋大學 |
37 | 貴州大學 |
38 | 廈門理工學院 |
39 | 杭州師范大學 |
40 | 蘭州財經大學 |
41 | 濟南大學 |
42 | 西北師范大學 |
43 | 福建農林大學 |
44 | 江西師范大學 |
45 | 江漢大學 |
46 | 廣西師范大學 |
47 | 云南師范大學 |
48 | 云南財經大學 |
49 | 武漢輕工大學 |
50 | 北京印刷學院 |
51 | 湖南財政經濟學院 |
52 | 河南師范大學 |
53 | 中華女子學院 |
54 | 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 |
55 | 內蒙古師范大學 |
56 | 西南民族大學 |
57 | 石家莊學院 |
58 | 四川師范大學 |
59 | 浙江農林大學 |
60 | 北京聯合大學 |
61 | 西華大學 |
62 | 河南中醫藥大學 |
63 | 北京服裝學院 |
64 | 東莞理工學院 |
65 |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
66 | 江蘇師范大學 |
67 | 廣西民族大學 |
68 | 吉首大學 |
69 | 邯鄲學院 |
70 | 山東農業大學 |
71 |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
72 | 閩江學院 |
73 | 寧波工程學院 |
74 | 信陽師范大學 |
75 | 南寧師范大學 |
76 | 南京藝術學院 |
77 | 曲阜師范大學 |
78 |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 |
79 | 唐山師范學院 |
80 | 天津農學院 |
81 | 洛陽師范學院 |
82 | 成都大學 |
83 | 寶雞文理學院 |
84 | 貴州師范大學 |
85 | 晉中學院 |
86 | 新鄉學院 |
87 | 咸陽師范學院 |
88 | 武夷學院 |
89 | 重慶三峽學院 |
90 | 湖南科技學院 |
91 | 西藏民族大學 |
92 | 牡丹江師范學院 |
93 | 隴東學院 |
94 | 貴州民族大學 |
95 | 商丘師范學院 |
96 | 黃山學院 |
97 | 臨沂大學 |
98 |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 |
99 | 景德鎮陶瓷大學 |
100 | 南京傳媒學院 |
101 | 北京城市學院 |
102 | 平頂山學院 |
103 |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 |
104 | 商洛學院 |
105 | 新疆藝術學院 |
106 | 廣州南方學院 |
107 | 廣西藝術學院 |
108 | 云南藝術學院 |
109 | 西北大學現代學院 |
110 | 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 |
111 | 三江學院 |
112 | 淮南師范學院 |
113 | 四川文理學院 |
114 | 成都師范學院 |
115 | 鄭州師范學院 |
116 | 西安歐亞學院 |
117 | 南京工業大學浦江學院 |
118 |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 |
119 | 蘭州文理學院 |
120 |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 |
121 | 福建江夏學院 |
122 | 蘇州城市學院 |
123 | 池州學院 |
124 | 宿州學院 |
125 | 白城師范學院 |
126 | 西安外事學院 |
127 | 河北傳媒學院 |
128 | 武漢工商學院 |
129 | 大連藝術學院 |
130 | 四川傳媒學院 |
131 | 安順學院 |
132 |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 |
133 | 廣東培正學院 |
134 | 北京金融科技學院 |
135 | 山西傳媒學院 |
136 | 呂梁學院 |
137 | 長春建筑學院 |
138 |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 |
139 | 甘肅民族師范學院 |
140 | 吉林動畫學院 |
141 | 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 |
142 | 安慶師范大學 |
143 | 貴州師范學院 |
144 | 濟寧學院 |
145 | 遼寧傳媒學院 |
146 |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
147 | 四川旅游學院 |
148 | 成都銀杏酒店管理學院 |
149 | 陽光學院 |
150 | 天津傳媒學院 |
151 | 重慶外語外事學院 |
152 | 呼和浩特民族學院 |
153 | 寧波財經學院 |
154 | 長春大學旅游學院 |
155 | 四川文化藝術學院 |
156 | 山東管理學院 |
157 | 武漢設計工程學院 |
158 | 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 |
159 | 昆明傳媒學院 |
160 | 山東女子學院 |
161 | 山西工商學院 |
162 | 山東藝術學院 |
163 | 湖南應用技術學院 |
164 | 武漢傳媒學院 |
165 | 青島電影學院 |
166 | 貴陽人文科技學院 |
167 | 黑龍江工程學院昆侖旅游學院 |
168 | 山西應用科技學院 |
169 | 中國戲曲學院 |
170 | 亳州學院 |
171 | 內蒙古藝術學院 |
172 | 湖北美術學院 |
173 | 中央美術學院 |
174 | 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大學 |
175 |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 |
176 | 天水師范學院 |
以上數據僅供參考,具體視實際情況而定。
隨著現如今網絡的快速發展很多和網絡相關的專業都備受考生的關注,其中網絡空間安全專業也被不少考生所報考
南京大學作為江蘇省乃至全國最頂尖的學校,是很多考生夢寐以求的學校,但是近些年來不少關于南京大學的負面
隨著現如今人工智能和科技的快速發展,軟件工程專業成為了現如今最吃香也是最受人青睞的專業之一,但是近些
隨著如今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不論是傳統新聞行業還是新媒體行業對于新聞學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一直都是不錯的,因
南京林業大學是一所位于江蘇省省會南京的農林類大學,作為一所雙一流大學其學科建設水平一流,從而吸引了很
隨著如今制造業的智能化的快速發展,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的需求量持續上升,尤其在人工智能、新能源行業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