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參加報考志愿填報的學生們來說,如果能夠被正常錄取的情況下,肯定是希望不在參與下一次的錄取,比如說征集志愿的模式等等;正常來說征集志愿對于不少的考生們來說,雖然是一次新的希望,也就代表其在前面的正常錄取中是落榜的,所以說征集志愿究竟和正常錄取有什么區別呢?以及征集志愿一般能夠降多少分呢?

征集志愿,其主要就是針對于第一批至第四批第一志愿錄不滿額的院校,在每批次第一志愿錄取完成后,由省教育考試院向社會公布院校招生缺額的計劃;而對于考生來說,就可以根據缺額的計劃在當地的招生辦填報成績志愿,這樣就可以讓第一志愿錄取時落選的考生有第二次重新填報志愿的機會。
征集志愿和正常錄取有什么區別
正常來說,征集志愿就是部門學校的原定計劃招生人數未招滿的基礎上,在每一批次志愿錄取完成以后,再由省教育考試院向社會公布院校招生缺額的計劃,從而讓原來被退檔的考生在具有一次填報志愿的機會。
所以兩者之間的區別主要就是,征集志愿的填報是在普通批次志愿填報之后進行的,所以其最大的區別就是參與征集志愿的專業都是每一所學校沒有招滿人數的專業,也就代表了這些專業要么要求非常高,要么就是比較冷門,所以才會有錄取人數招不滿的情況。只有極少數的優質學校和專業存在撿漏的情況。
征集志愿一般能降多少分
首先我們要知道,征集志愿不一定會降分,在高考中,會造成院校招生不滿的情況有很多種,不一定都會進行降分。而且對于不同省份,征集志愿的設置和要求等會有不同,具體報征集志愿時還應認真研讀各自省市官網上發布的相關招生信息。
一般來說,根據教育部規定,征集志愿的降分是遵循逐分降分規則,最多可以降20分。具體來說就是先下降1分投檔,如果計劃完成,則不再降分。如果計劃仍未完成,則繼續下降1分,依此類推,最多可以降20分。如果降到20分,院校計劃仍未完成,則不再降分。
也就是說,批次線下20分之內的考生可根據征集志愿公布的計劃,到市、縣招辦指定的地點網上填報“降分征集志愿”,作為批次線上未完成招生計劃院校降分投檔的備檔。征集志愿錄取結束后,仍未完成招生計劃的院校按考生填報的“降分征集志愿”進行逐分降分投檔。
但是要注意的是,線下20分之內的考生填報的降分征集志愿,只有在征集志愿錄取完成后,仍然有院校計劃沒有完成,考生才可能有被錄取的機會。
此外如果能降分的話,根據不同情況,降的分數也是有所差異,一般來說公布的院校計劃缺額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院校在正式投檔時生源不足導致缺額。
2、院校投檔時生源充足,但部分考生因不服從專業調劑、身體條件不符合所報專業的要求等原因而退檔形成的缺額。
3、院校生源足額,但后期在該省追加了招生計劃。
對于第一類缺額計劃,考生在填報征集志愿時將沒有最低分數和位次的限制,達到一批錄取控制分數線且尚未被錄取的考生均可填報;對于第二類和第三類缺額計劃,為避免產生分數夾層,確保錄取公平,只允許不低于正式投檔時該院校最低分數及位次的考生填報。不符合要求的考生在填報時,系統將會提示:“您未達到填報該院校的最低位次”。
小編還簡單的整理了一下征集志愿的填報方法,以供大家參考和選擇:
1、首先建議大家要及時關注征集志愿時間,因為征集志愿的實際都比較短,考生必須在當次征集志愿通知中規定的時間內及時填報征集志愿,提前或滯后網報系統都將處于關閉狀態,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2、征集志愿是各大院校每次填報征集志愿考生選擇院校及專業的依據,其中有關專業的說明、收費標準等,考生需參閱全省統一印發的《招生計劃》,在進行選擇。
3、要先查詢自己的錄取結果再填報征集志愿,要注意的是已經被錄取考生不能參加填報征集志愿及征集志愿錄取。
注:以上僅供參考!